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9:01    次浏览
今年41岁的邹文渊,在新区、滨湖区各有一家眼镜店。眼下,他还在琢磨着再开两家分店。谁能想到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他,也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创业路。他的经验就是:“创业,一定得能吃苦”。创业:从餐具厂老板到失业2010年前,他经营着一家餐具厂,为酒店配送一次性餐具。“开了5年的厂,最好的时候有十几名工人,每天利润上万元。一些四星级、五星级酒店也是我们去配送的。”不过,好景不长,2010年开始,生意变得难做了。“上海周边许多做一次性餐具的摊贩涌入无锡,迅速挤占了市场。”老邹坚持按流程生产、杀菌消毒的企业最终倒闭了,而且亏损了5万多元。餐具厂倒闭后,“还得过日子,不能一直在家歇着呀”。经朋友介绍,他又租了一个店面,干上了肉贩生意。“我对卖肉一点也不懂,一冲动就入了行。举例来说,我进了一千块钱的肉,结果肉卖完了才收回950元。”“后来才知道,有经验的肉贩是把好肉坏肉搭在一起买的,或者在重量上做点文章。我把坏肉都剔除了,还经常给顾客抹零。”老邹开了两个月的肉铺,又赔进去4万元,以关门收场,再次成为失业人员。放下身段 甘心去做业务员两次创业失败后,老邹迷茫了。“真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了。”但他并没有颓废。2011年,经朋友介绍,老邹到丹阳做了一名隐形眼镜业务员,“每个月月初去丹阳,其他时间在无锡、宜兴、江阴跑市场。”业务员的工作是辛苦的,每天早上6点半出发,晚上9点半才回家。“以前都是做管理者,从来没做过业务员。”刚开始跑市场,老邹也吃了不少白眼,“跑了两三天还没生意,遇到客气一点的人还跟你说'不好意思,暂时不需要,你留张名片吧',不客气的就白眼瞟你,甚至轰人。”“一次不行,我就多跑几趟”,靠着谦虚、真诚、好学、不放弃,短短3个月时间,他就成为无锡市场隐形眼镜销售业务的第一名。公司共有6名业务员,老邹一人的业务量就占到了六成。询问老邹成功的秘诀,他说道“真没什么秘诀,我就是做事诚恳,客户有什么要求,我都会立马解决,再晚也会开车送货。不推脱责任、拖延时间”。分析市场需求 再开眼镜店也许是内心里深藏着创业的种子,老邹做业务员期间,利用跑业务的间隙,观察眼镜店师傅们验光、配镜的操作。“说实话,干这一行前,我真不知道隐形眼镜是什么。”他还报名参加了专业学习,花3个月时间拿到了验光资格证、配镜资格证。“随着智能设备、移动互联网的普及,近视眼越来越多,且呈现低龄化倾向,据说每年以7%的速度增长。”2012年,老邹抓住市场机遇,在荣巷开了一家眼镜店,“生意还不错,平均每个月有两三万元的盈利”。2014年4月,仅30平方米的店面阻碍了老邹的发展,他转卖荣巷的小店后,在家乐福奥林花园,开了一家78平方米的眼镜店。2014年10月,老邹又在家乐福保利广场店开了一家眼镜店。今年他还计划再开两家店。坎坷的创业经历,让老邹有不少感慨,“创业一定得能吃苦”,现在已经有了两家店的老邹仍然亲自搬货、理货到凌晨两三点。“还有一点,创业要顺应市场需求,做自己擅长的。卖肉失败的一个原因就是不懂行。”这两年还有朋友建议老邹开超市、卖服装、卖鞋子,都被他拒绝了。“电商发展得如火如荼,与大时代相抵触,多半是会失败的”。